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?
和有些人相处,总隐约觉得对方带着一丝轻视,但又说不出具体哪里不对劲。
更让人疑惑的是,对方明明态度微妙,却还频繁和你来往。
在外人眼里,还以为你们的关系十分要好。
社会心理学家利昂·费斯廷格提出“认知失调”理论:
当一个人同时持有两种相互矛盾的想法或行为时,内心会产生不适感,进而会通过调整态度或行为来减少这种矛盾。
这一点,在那些看不起你却又频繁联系你的关系里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既然打心里看不起你,又为何还要与你往来呢?
说到底,对方频繁联系你,未必是真心待你,很可能是出于这3个目的。
生活中,总会遇到这样一类人:
明明和你不算熟,却毫无边界感,一有事就找你吐槽,尤其是那些家长里短的糟心事,絮絮叨叨说个没完。
你耐着性子给建议,人家左耳进右耳出,说完拍拍屁股就走,只留你被满屏负面情绪裹挟,既疲惫又糟心。
其实,这类人不一定是把你当朋友,也可能是把你当成了免费的情绪垃圾桶。
网友@好好生活 就曾吐槽过自己的同事:
入职一年,对方天天找她抱怨工作、吐槽生活。
哪怕网友正经历父亲离世、家人接连生病的低谷,对方也从没问过一句,依旧自顾自说些无关痛痒的小事。
直到那时她才醒悟,对方根本没把她放在心上,只是觉得她好说话罢了。
电视剧《三十而已》里,钟晓芹刚入职场时,也是典型的“便利贴女孩”,成了同事们的情绪和工作的接盘侠。
后来她终于学会拒绝,不再硬扛不属于自己的负担,反而赢得了更多尊重。
过度承接别人的负面情绪,只会让自己陷入精神泥沼。
不要让别人的情绪拖垮自己。
守住自己的边界,把 “情绪责任” 归还给对方,这才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。
把你当“资源跳板”
心理学家亨利·克劳德在《边界》里写过:
“健康的关系,根基是清晰的边界感。心太软、不懂立界的人,总容易成为被利用的对象。”
当一个人模糊了“付出”与“被消耗”的界限,就很容易变成别人眼中零成本的资源跳板。
那些看似热闹的往来,藏的全是单方面的透支。
《知否》里的墨兰,就是如此。
她一心想嫁入高门,却深知自己庶女的身份不占优势,而伯爵府主母更偏爱明兰。
于是,她故意凑到明兰身边,天天“妹妹长、妹妹短